发币要被割韭菜,区块链研发何处去?
区块链技术被认为是继蒸汽机、电力、互联网之后,下一代颠覆性的核心技术,也是目前发展最快的技术领域之一。但区块链的火爆,并非单纯因为它的技术性,主要还是因其融资的便利性和巨大的赚钱效应。美其名曰“搞区块链”,实际上,大家盯着的还是ICO(InitialCoin Offering缩写),即首次币代发。
ICO深陷信任危机成圈钱手段
对多数投资人来说,很多人连什么是区块链都不清楚,只是听说比特币一年涨了18倍的赚钱效应,就想着来冒险赌一把。
但,就在最近几周,媒体开始频繁爆出让人感到猝不及防的ICO跑路事件。其实,ICO大量跑路是有着一定必然性的。
作为一个新兴事物,无论是对ICO的管控还是大众对ICO的认知上,都存在着一定的空白。市场强大的需求和监管方面的不完善,促使骗子项目依附着一条完整的流水产业链进行批量生产。这些批量生产的ICO项目,压根就不想上交易所,他们会在私募结束后,就直接跑路。
纽约的ICO咨询公司SatisGroup LLC近日发布了一项ICO调查结果,根据这些活动的进展将其分成了六大类。该报告指出大约80%的ICO都是欺诈项目,而只有8%得以在交易所上市,并且,这8%中也只有部分项目达到了“成功”或“有希望”的标准。
除了纯ICO欺诈项目外,对于专心做ICO的项目方来说,繁重的产业链剥削,已经让他们不堪重负,各个ICO项目方已经损失巨大,难以为继。
“币圈”的发展,已从ICO收割韭菜(散户),发展到了交易所收割ICO的阶段。ICO开始成为大鳄们的游戏,小玩家已连入局的资格都没有了。代币破发,创始人跑路,虚假包装,一个接一个的坏消息给“币圈”浇了一盆又一盆的凉水。终于区块链的热度最近稍微有点降温,原来想着去海外进行ICO的各种项目纷纷挂出了“暂缓进行”“暂停”“现在不着急了”的牌子,等待国内外情况的进一步变化。
但是,区块链不等同于ICO,对于ICO和区块链,我们还应该秉承客观的态度来看待。不能否定ICO的同时,也否定了区块链技术。那些正在认认真真钻研“用区块链改变未来的企业”,应该拥有生存的空间。
区块链——去中心化的信任机制
其实,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也是最近半年才逐渐开始活跃起来的,通俗一点说,区块链技术是指一种全民参与记账的方式,而ICO则指的是募集比特币、以太坊等通用数字货币的一种行为。
每个系统的背后都有一个数据库(大帐本),我们只是数据的产生者,系统才是数据的记录者。比如,微信的账本就是腾讯在记,淘宝的账本就是阿里在记。
但在区块链系统中,系统中的每个人都可以有机会参与记账。系统会评判阶段内记账最快最好的人,把他记录的内容写到账本,并将这段时间内账本内容发给系统内所有的其他人进行备份。这样系统中的每个人都有了一本完整的账本。这种方式就称为区块链技术。
这样做的好处是:
部分节点被摧毁对系统没有丝毫影响
首先,全民记账可以使每个节点都仅仅是系统的一部分,每个节点权利相等,都有着一模一样的账本。摧毁部分节点对系统一点都没有影响。
数据无法作弊,信息公开透明
除非你能控制系统内大多数人的电脑都进行修改,否则系统会参照多数人的意见来决定什么才是真实结果。你会发现修改自己的账本完全没有意义(因为别人不承认),每个人都有相同的账本,确保账本记录过程是公开透明的。
去中心化,提高运行效率
由于区块链的这种机制,就不存在也不需要任何一个担保机构(或个人)为数据、信用做担保,所有的东西都通过预先设定的程序自动运行,这种去中心化,不仅能够大大降低成本,也能提高效率。
对于像金融行业这种需要来层层审计来控制风险的行业来说,区块链技术通过防篡改和高透明的方式能够让整个金融系统极大的降低成本,实现去中心化的实时结算和清算,将极大的提高全球金融效率。
多地方政府发布鼓励政策,积极拥抱区块链未来
可以说区块链的存在是有着现实意义的,还记得我们提过的区块链项目象限分类么?
除了银行主导的项目以及要发token(权益证明) 的项目(一二四象限),我们还有一个第三象限,科技行业创业者可以开发一些不发token 的科技应用。
也就是说,在现在的政策体系下,如果您不通过ICO发行token进行募资,就不会涉及央行等7部委在去年9月4日发布的《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描述的“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
您如果用自己的资金或者募集一些投资机构/投资人的资金,进行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开发,就完全没毛病。早在2016年12月,区块链就已经被写入我国“十三五”信息规划。
在过去一年多时间,国内多个地方政府发布了不少鼓励政策,积极拥抱区块链未来。重点看一下最近半年(9月4号之后)发布的相关政策:
北京:
2017年9月底,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环境保护局等联合下发《关于构建首都绿色金融体系的实施办法的通知》再次提到区块链,如第十条关于发展绿色金融科技中,“发展基于区块链的绿色金融信息基础设施,提高绿色金融项目安全保障水平。”
广东
2017年10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向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印发《深圳市扶持金融业发展若干措施》,其中提到“重点奖励在区块链、数字货币、金融大数据运用等领域的优秀项目,年度奖励额度控制在600万元以内。”
同期,黄埔区举办了区块链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活动,广州省内首批两个区块链产业创新基地平台和新引进的10个区块链重大项目同时签约。
2017年12月,《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促进区块链产业发展办法》也正式出台,这也是广州第一部关于区块链产业的政府扶植政策。整个政策共10条,核心条款包括7个方面,涵盖成长奖励、平台奖励、应用奖励、技术奖励、金融支持、活动补贴等。黄埔区的扶持政策被称为全国力度最大的“区块链10条”政策。
江苏:
2017年12月,苏州高铁新城管委会正式发布《区块链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细分为落户扶持、经营扶持、人才扶持、平台扶持等9条内容。被称为“苏九条”。 针对区块链企业提供场地支持、一次性奖励、经营补贴等。
浙江:
2017年11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代拟稿)》中提及需要加快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领域的研究和产品创新。
2018年杭州两会期间,杭州市市长徐立毅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对杭州未来而言,区块链的地位仅次于“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居于“量子技术”之前,位列第三。
重庆:
2017年11月,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关于加快区块链产业培育及创新应用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重庆市将打造2-5个区块链产业基地。目前,渝中区成立了重庆市首个区块链产业创新基地。
这么多的政策,眼花缭乱,不知道哪里有优势?没关系,下面这组数据会告诉你
结论:
1)依据天眼查网站搜索结果进行统计;
2)由于全国各地工商局在能否在公司名字和经营范围中提前”区块链“的操作标准不一致,可能存在大量企业实际在进行区块链技术研发但是并未在名字和经营范围中体现,导致无法被纳入统计结果的情况。
数据显示,广东,特别是广州和深圳,积聚了大量的区块链企业。和其他省份相比,广东在吸引区块链企业入驻方面几乎是一骑绝尘。 其中绝大部分企业是在过去一年内注册的。
实际操作中,如果在广州深圳设立企业,可以在名字中体现,比如叫做广州ABC 区块链有限公司, 也可以在经营范围里加入“区块链技术开发与应用“或者” 互联网区块链技术研究开发服务“之类的内容。
我们认为,未来区块链行业应用将会加速推进,其去中心化、去中介和匿名性等特性在给企业管理和政府监管带来新的挑战的同时,也将带来更多的机遇,实现数据透明化,信息公开化,管理运营高效化,逐步将区块链技术的实体化落地向各领域渗透扩散。
科技自媒体“翟菜花”,订阅号:互联网深度点评,个人微信号zhaicaihua002,转载保留版权,违者必究。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中国教育视窗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